1、考核形式:紙質卷面考試(閉卷)。
2、作答方式:機讀答題卡,2B鉛筆填涂答題。
3、試卷題型:題型為單選題、多選題和判斷題,共200題。
4、試卷分值:共計300分,食品衛生與安全約占50分,食品營養學約占100分,烹飪原料學約占50分,烹調工藝學約占100分。
5、考試時間:120分鐘。
二、考核內容
(一)食品衛生與安全
1. 食品污染及其預防(含微生物污染及其預防,食品的化學污染及其預防,食品的物理污染及其預防);
2. 各類食品衛生及安全(含糧豆和果蔬的衛生及管理,肉、蛋、奶類食品的衛生管理,食用油脂的衛生管理,其它食品的衛生管理);
3. 食源性疾病及其預防(食源性疾病概述,食物中毒及其預防,食源性傳染病、食源性寄生蟲病及其預防);
4. 食品添加劑及其管理(含食品添加劑的安全使用,各類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的管理)。
(二)食品營養學
1. 食物的消化吸收(含食物的消化-口腔內消化、胃內消化、小腸消化、大腸的消化,食物的吸收-吸收部位);
2. 蛋白質(含氨基酸,蛋白質的營養分類,蛋白質生理功能,蛋白質的消化吸收與代謝,蛋白質的推薦攝入量和食物來源);
3. 脂類(含脂類概述,脂肪的生理功能,脂肪與人類健康,參考攝入量和食物來源);
4.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及其分類,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和代謝,碳水化合物的功能,膳食纖維,膳食參考攝入量和食物來源);
5. 維生素(維生素的分類,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C及B族維生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癥、食物來源);
6. 礦物質(礦物質的分類,鈣、鐵、鋅、碘的生理功能、缺乏癥、食物來源);
7. 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谷類、豆類及其制品、蔬菜、水果,肉類、魚類、奶類、蛋類);
8.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16),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9. 中國居民的膳食結構和營養現狀;
10. 烹飪方法對營養素的影響,烹調過程中減少營養素破壞和損失的措施
(三)烹飪原料學
1. 原料的概念,原料可食性的三層涵義;原料品質鑒定的依據和標準;原料品質鑒定的方法;烹飪原料的貯藏方法
2. 動物性原料:畜獸類(豬、牛、羊)原料的品質特點,烹飪運用特點;畜獸類原料副產品的結構及烹飪運用(1、肝臟;2、腎臟;3、胃(腸);4、皮、筋;5、乳汁);畜獸制品的種類及烹飪運用;禽類(雞、鴨、鵝)原料的品質特點,烹飪運用特點;禽類副產品的組織結構和烹飪運用;禽類制品的種類及烹飪運用;魚類原料的分類及品質特點,烹飪運用特點;魚類原料制品的分類及品質特點,烹飪運用特點;蝦、蟹原料的烹飪運用特點。
3. 植物性原料:大米、小麥、大豆的結構、組成成分和烹飪運用特點;面筋、豆腐、腐竹、粉絲等糧食制品的質地特點和烹飪運用;高等植物蔬菜的分類、質地特點和烹飪運用特點;藻類和菌類蔬菜的結構、質地和烹飪運用特點;玉蘭片、榨菜、醬菜、芽菜、冬菜、泡菜等蔬菜制品的質地、風味及烹飪運用特點;鮮果、干果和果品制品的質地和烹飪運用特點。
4. 調輔原料:調輔原料的生產工藝,調輔原料的分類知識和常見的調輔原料種類名稱、形態特征、基本的理化特性。
(四)烹調工藝學
1. 烹與調的內涵與外延;烹調工藝學的含義、研究內容。
2. 刀工技術:刀工的特點及刀具的性能。
3. 鮮活原料的初步加工:什么是初加工,掌握果蔬及動物初加工的方法。
4. 干貨原料漲發:干貨漲發的原理及干貨漲發的方法。
5. 菜肴的配料:菜肴配菜特點和配菜的方法。
6. 火候:火候及火候的運用,能夠正確鑒別火力,了解烹飪原料熟處理過程中的傳熱過程。
7. 調味:味覺及其特性,了解調味的方法和階段,明確調味工藝的原料,掌握調味的方法;復合味的調制方法
8. 原料的初步熟處理:初步熟處理的方法,并能正確運用。
9. 上漿、掛糊、勾芡、制湯:糊漿粉、勾芡、湯的特點及制作原理及實踐。
10. 從理論上掌握以下菜肴的選料、初加工、烹制過程,調味特點及制作難點(糖醋里脊、魚香肉絲、宮保雞丁、五彩雞絲、火爆腰花、掛霜花生、拔絲土豆、油爆魷魚、豆腐圓子湯、麻婆豆腐、椒鹽茄盒、水煮肉片、宣威小炒肉、黑芥肉絲、軟炸蘑菇、干燒魚)。
三、參考書目
(一)食品衛生與安全:王京法主編.《食品衛生與安全》,云南大學出版社,2015年,ISBN:9787548223382。
(二)食品營養學:楊濱主編.《食品營養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ISBN:9787222122758。
(三)烹飪原料學:趙廉主編. 《烹飪原料學》,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年,ISBN:9787506449939。
(四)烹調工藝學:周曉燕主編. 《烹調工藝學》,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年,ISBN:9787506449823。

云南專升本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于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