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們,要記得及時復習云南專升本內容哦,接下來就跟隨云南省專升本網一起來學習下下面的云南專升本教育學考點筆記吧~
一、教育學的萌芽階段
1、我國戰國時期出現的《學記》是世上很早專門論述教育的著作。
二、獨立形態教育學的產生
1、首次把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提出來的學者是:培根
2、首次從理論上論述了班級授課制;曾經贊譽教師為“太陽底下很光輝的職業”的學者是:夸美紐斯
3、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說”,主張紳士教育的學者是:洛克
三、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建立
1、我國第一部以馬克思主義觀點闡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楊賢江的:《新教育大綱》(1930年)
四、教育學發展中形成的理論派別
1、實驗教育學
2、文化教育學
3、實用主義教育學: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克伯屈的《設計教學法》
4、批判教育學
五、德國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的是:范例方式教學理論
第二章教育的本質與基本規律
一、教育的起源與發展
1、神話起源說代表人物:朱熹
2、生物起源說是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有關教育起源的學說,代表人物:利托爾諾
3、心理起源說代表人物:孟祿
4、馬克思主義的勞動起源說代表人物:蘇聯及我國的教育學家
二、人的發展對教育的制約
1、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教育要循序漸進地促進人的發展
2、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不平衡性;應在兒童身心發展的某一關鍵期施以相應的教育
3、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穩定性和可變性;在教育中既要注意穩定性,不隨意改變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又要考慮可變性,充分挖掘學生發展的潛力
4、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個別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
5、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互補性,促進人的個性發展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有篩選、整理、傳遞、保存和繼承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傳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活化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創造文化的作用
5、教育具有批判和引導文化的作用
第三章 教育目的
一、我國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唯途徑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三、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也是教育工作的歸宿
四、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基本點
1、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點表明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性質和方向
2、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是社會主義教育目的對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
3、教育目的的根本實現途徑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五、《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進一步明確了我國的教育方針,其中規定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四章 教育制度
一、舊中國的學制
1、壬寅學制:中國頒布的第一個近代學制(未實施)
2、癸卯學制:我國第一個正式實施的學制,明顯反映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3、壬子癸丑學制:在法律上體現了教育機會均等
4、壬戌學制:以美國學制為藍本
二、新中國的第一個學制是:《關于學制改革的決定》1951年10月1日實施
三、我國首次提出“把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責任交給地方,有計劃,有步驟地普及九年學制義務教育”的政策出自: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
第五章 教師與學生
一、教師勞動的特點
1、復雜性(表現在教育任務的多樣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勞動對象的差異性)、創造性(表現在因材施教、教學方法不斷更新、教育機智)
2、連續性、廣延性
3、長期性、間接性
4、主體性、示范性
二、《教育法》對學生權利的規定
1、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活動,使用教育教學設施、設備的權利
2、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的權利
3、在學業成績和品行上獲得公正評價,完成規定學業后獲得相應的學業證書、學位證書的權利
4、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依法提出訴訟的權利
5、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受教育權、姓名權、榮譽權、隱私權以及健康權
三、《教育法》對學生義務的規定
1、遵守法律、法規
2、遵守學生行為規范,尊敬師長,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
3、努力學習,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4、遵守其所在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的管理制度規定
第六章 課程
一、課程的四個要素: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和課程評價
二、課程的類型
1、從課程管理制度角度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
2、從課程的組織核心劃分為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綜合課程
學科課程特點:
(1)主張分科教學,從不同的知識體系出發設計課程,強調知識本位。
(2)強調教材的邏輯組織和訓練的價值,重視學科理論知識。
(3)重視對未來成人生活的分析和準備。
活動課程特點:
(1)從兒童的需要、興趣、個性出發設計課程,強調兒童本位、經驗本位。
(2)重視教材的心理組織,主張“做中學”,在活動中探索、嘗試錯誤,學到方法。
(3)認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準備。
3、從學生對課程選擇的自由度劃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
三、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規定,在學校課程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其設置的時段為:小學一年級到高中階段
第七章 教育理論與實踐
一、我國目前基本的教學原則
1、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
2、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3、直觀性原則
4、啟發性原則
5、循序漸進原則
6、鞏固性原則
7、因材施教原則
二、常用的教學方法
1、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
2、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演示法、參觀法
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實踐活動法
三、教學評價的類型
1、診斷性評價
2、形成性評價
3、終結性評價
四、評價一堂課好壞的重要指標是:學生的學
五、教學的基本任務
1、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是教學的首要任務
2、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3、發展學生的體力,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形成良好的世觀基礎
5、發展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形成良好品德和個性心理品質
六、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
1、激發學習動機
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4、鞏固知識與支持
第八章 德育理論與實踐
一、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與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礎之間的矛盾
二、德育的基本原則
1、現實性與方向性相結合的原則
2、從學生實際出發的原則
3、知行統一原則
4、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5、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
6、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
7、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三、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1、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
2、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思想內部矛盾斗爭的發展過程
3、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統一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4、德育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逐步提高的過程
四、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途徑是:教學
五、常用的德育方法
1、說理教育
2、榜樣示范
3、實際鍛煉
4、陶冶教育
5、指導自我教育
6、品德評價
第九章 班主任工作
一、班主任的基本任務是:帶好班級,教好學生。
二、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三、衡量班集體是否形成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和優良的班風。
四、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
2、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3、做好個別教育工作
4、家庭與社會教育密切結合,統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計劃和總結
五、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內容
1、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是班主任的工作重點和經常性工作
2、教育學生努力學習,完成學習任務
3、指導學生課余生活,關心學生身體健康
4、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和其他社會活動
5、指導本班班委會和共青團、少先隊工作
6、做好家長工作,爭取社會有關方面的配合
7、評定學生操行
以上就是關于“云南專升本教育學考點筆記”的全部內容,考生如果想獲得更多關于云南省專升本相關資訊,如云南統招專升本動態、招生簡章、統招專升本報名、招生院校、歷年真題、考試大綱、專升本常見問題等相關信息,敬請關注云南專升本考試網(m.nowratez.com/)。

云南專升本聲明
(一)由于考試政策等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本網站所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二)本網站在文章內容來源出處標注為其他平臺的稿件均為轉載稿,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對內容、版權等問題存在異議請于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
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